新家可比老房子好太多了,烧锅炉供暖气,上厕所也不必出去挨冻了,这是我这么多年过得最温暖的一个冬
小年这几天,记者在尚志市走底层时得知,春节前各受灾村屯正在连续发放的慰问品,有一批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,咱们又一次看到了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,又一次看到了风雨同舟、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。
“小白菜、油菜、生菜、香菜、菠菜……咱们这大棚里种的满是不上化肥的有机蔬菜,等过了小年就能上市,把菜卖到一面坡和尚志去。”2月1日,尚志市一面坡镇镇北村新建立的智能大棚内,村支部书记刘焕滨趾高气扬,向我国房地产报记者描绘着镇北村新一年的发展规划。
谁能幻想,在半年之前,尚志市、一面坡镇、镇北村,都仍是被洪水暴虐的灾区。2023年8月2日开端,受飓风“杜苏芮”影响,尚志市遭受了1957年以来最大强降雨。大片大片的稻田被淹,许多村屯的房子被冲垮。
灾情便是指令,重建便是职责。第一时刻,摸排情况、调度物资、和谐人员……各级住所城乡建造部分同底层干部大众一道,不等不靠、抓早动快,拟定专项方案、建立作业专班,坚持量体裁衣、因户施策,采纳补葺加固、旧址重建、购买置换等多种方法推动灾后农房康复重建。
尚志市还安排而且展开了“共建夸姣家乡”“划段定责”“作业帮扶”等会集攻坚举动,安排163支作业队下沉村屯、社区灾后康复重建一线,继续深入展开“康复出产日子、共建夸姣家乡”帮扶活动,快速顺利完结了灾后康复重建作业,到2023年10月10日,尚志市因灾受损需新建及修理的4240栋房子已悉数竣工,受灾大众们按期住进了暖屋子。
“本年春节,儿子全家从唐山回来,嫁到五常的闺女也过来,老伴儿的外甥女在北京读书,这次也回来了,到时候都在咱的新家里一同春节。”唠起春节的论题,赵志山和车喜华配偶掩不住高兴。
赵志山回忆起水灾那一刻和现在的情况,仍然觉得做梦一般。“上一年8月发洪水那会儿,我和老伴儿都在唐山给儿子看孩子,传闻家里遭灾了才赶回来,其时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”“后来有方针,咱们新房子根本都是政府协助重建的,自己只掏了2万多元钱,房子刚建好没几天,咱们夫妻两人9月20日便住进来了。”
本年77岁的张清梅白叟记住,2023年8月3日,暴雨如注,蚂蚁河水汹涌倒灌进村,水位最深处挨近3米,前史稀有。
水灾形成全村59户乡民房子坍毁,需求大修的30户,需求小修的超越100户。水灾往后,镇北村的重建和修正作业迅速展开起来。9月末,村里受灾房子的修理及重建作业已悉数完结。“十一”假日后,受灾大众连续搬进重建后的新家,张清梅白叟也是其间一员。
看到村支部书记刘焕滨和记者前来,张清梅口中感谢不断,“谢谢党,谢谢国家,除了米面油不说,就连锅碗瓢盆,铺盖被褥都给发了。”张清梅翻开厨房上的橱柜,把里边寄存的日子用品逐个指给记者看。刘焕滨和记者说,这些捐献物品来自于各级政府、慈悲安排和爱心人士,从受灾之后,给受灾乡民们发过捐献品的次数现已数不清了。
说起新房子,提起立刻春节,白叟笑容满面。“新家可比老房子好太多了,烧锅炉供暖气,上厕所也不必出去挨冻了,这是我这么多年过得最温暖的一个冬季。家里的彩电、冰箱、热水器、洗衣机,俩儿子都给备齐了,前几天二儿子也把年货给我预备好了,春联也是村里请书法家协会给写的。本年春节二儿子全家都回来,俩闺女也带着外孙子回来,到新家陪我吃团圆饭。”
此时此刻的镇北村村部,前来收取慰问品的乡民和三轮车将大院挤得满满当当,每户受灾乡民分到了40斤大米和20斤白面。我国房地产报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,这些慰问品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,最近几天尚志市各受灾村屯正在连续发放。
见到杜美玲时,她也在收取慰问品的人群中。受灾之后,她家建起了88平方米的新房。从上一年11月份搬进新家后,配偶连连感叹,要比本来的日子强多了。房间明窗净几,家电一应俱全,就连马桶都用上了智能的,“现在咱们这日子跟在城里住高楼也没啥区别了。”杜美玲爱人许东明和记者说,这是房子被水淹后,国家补助了6万元协助重建的新房,要不然自己也舍不得从头盖。
“搬新家那天,我心里各样味道,言语无法形容。灾祸无情人有情,只要国家强盛了才有咱们老大众充足的日子。”在老街基乡基丰村的新家里,乡民刘环茂动情地说,“这不是鬼话,阅历后才会懂得。”
本年春节,刘环茂和老伴儿要去天津的女儿家春节,带去的牛肉和大米早已拾掇利索,俩人订了1月5日直达天津的火车票,“新房保暖特别好,电暖锅炉能经过联网长途操控,也能设置主动发动,我都实验过了,这回脱离家再不忧虑屋子上冻了。”
刚一走进老街基乡龙王庙村赵志山家,浓浓暖意扑面而来,尽管锅炉没有生火,屋里也挨近了20摄氏度。“从前的老房子光烧火也不温暖,现在的新房保温做得好,柴火比本来省一倍。”赵志山说,现在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,把锅炉点上火,连火炕带地热都能带起来,一早一晚烧两遍就够用了。
“村上现在有3个智能温室大棚,都是上一年10月份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的,现在一个种蔬菜,其他两个预备种黄瓜和西红柿。”刘焕滨说,“村里老大众还有300多个大棚,咱们先用村上的大棚做试点,种得好能挣钱了,咱们就推行到全村一同来种。”
“这里是我国最早栽培啤酒花的当地,出产的三梅酒上过国宴。”刘焕滨向记者介绍镇北村未来发展规划。王迎超/摄
镇北村前史长远,自从1898年9月建造一面坡车站起,昌盛时期有四五百名俄国铁路工人在一面坡作业、日子,由此衍生了百余座职工住所以及公寓、沙龙等欧式修建。共同的风格文明,演绎了地域修建变幻多姿的魅力,镇北村也因而名列第3批我国传统村落。
“现在镇里和市里正全力争夺,将华润期望小镇引进镇北村。一起全力推动一面坡文明艺术小镇建造,本年方案建造一面坡风情体会馆,把上一年由于洪水耽搁的时刻抢回来。”刘焕滨和记者说,本年村里还将使用现存房子改建,打造一批特征民宿。此外,华润期望小镇引进后,还方案打造新三星啤酒馆和三梅酒体会馆,扩建现有的啤酒花基地。
“这里是我国最早栽培啤酒花的当地,从前出产的三梅酒也是上过国宴的好酒,镇北村有山有水有前史,咱们要讲好前史故事,用商机招引出资,重拾旧日荣光。”刘焕滨厚意地说,“我本年都五十多岁了,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干点事儿,带着全村老大众过上好日子。咱不图其他,就想着将来有一天,带着大孙子在村里遛达时,我能指着一些修建告知他,这是爷爷当年安排建的。”